为什么定位思考方向

#品牌故事/我们对产品的思考

我们想做的事情是:用 AI 时代的先进生产力,打造好用的产品,来助力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以及更多的人实现终身成长。

成长,本身是一个抽象的事情,看不见,也摸不着。正如莎翁所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成长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但是要打造助力成长的产品,得首先把成长这件事给定义清楚。

reminds 团队的小伙伴,都是极度追求成长、积极探索成长的人。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之后,我们对成长达成的共识是:成长就是通过阅读、思考、写作这个闭环,持续迭代,不断精进。

阅读

这里的阅读,不是随便看看公众号文章、网页之类的内容,而是去读一些经过了时间检验的优秀书籍。

很多人觉得,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去读书啊?尤其读到一些难读的书的时候,花了半天时间,却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为什么要受这个苦呢?

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呢?

读书,是这个时代,普通的个体,获取优质信息最低成本、最高效的渠道。读书可以让我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跟古今中外各种名家、伟人对话。通常那些经历了时间检验的好书,都是作者思想精华的结晶,通过读这些书,我们就像是在跟这些伟大的学者、思想家在对话。通过读《论语》让我们可以跟几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对话;通过读《时间简史》让我们可以跟远隔重洋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对话;通过读《马斯克传》让我们可以跟当代最厉害的创新、创业者埃隆·马斯克对话。通过一次次这样高质量的对话,我们的认知井口就会不断地被扩大,而认知井口的大小,就是我们人生可能性的天花板;通过读书我们的人生天花板就会越来越高。

读书,是最好的反脆弱的方式,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强大,可以应对各种挑战。风会使蜡烛熄灭,却能使火越烧越旺。蜡烛在风面前是脆弱的,而火却是有反脆弱性的。当下这个时代,各种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过去那种掌握一项技艺就可以很多年高枕无忧的日子已不复存在。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很多人开始焦虑,担心自己有一天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新技术、新事物所取代。当下的 AI 技术浪潮下,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 AI 取代,就是非常真实的一个缩影。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时候,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才能从容应对不确定,才能巧妙化解风险。每经历一次“磨难”,我们都能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去面对未知。这就是我们身上的“反脆弱性”。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说,杀不死的我必将使我更加强大,在当下这个不确性极大的时代,读书就是我们普通个体最好的反脆弱的方式。

思考

关于思考,历史上很多人都表达过他们的观点。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是笛卡尔存在的意义,有了思考,他才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通过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难题,笛卡尔成长为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是思考的引领性动作,只学习不思考,那很快就会大脑一团浆糊。思考,是孔子成为圣人路上很重要的武器。

卢曼说:不写,就无法思考。通过写下来的方式来思考,使卢曼从一个小职员,成长为了硕果累累的著名社会学家。

为什么思考这么重要呢?打一个比方,读书像是我们吃东西,而思考就像是吃了东西之后的消化和吸收。如果只读书不思考,就相当于我们吃了很多东西,但没有经过消化和吸收,直接排泄了出去,没有任何价值,这样跟不吃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区别。正是有了消化和吸收,我们的身体才会强壮起来,我们才会有更强大的力量。思考也是同样的功效,有了思考我们读的书才是有价值的。

再回到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技术越来越先进,很多基础的工作都被机器所取代,最终我们每个人的竞争力,就体现在差异化的认知上。差异化的认知水平越高,我们的个人价值就越大。而这差异化的认知,就是我们通过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高质量的思考,再结合实践中的感悟而形成的。

关于思考这件事,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卢曼的用卡片笔记来思考是非常好的方式。思考本身是一件抽象的事情,可以通过一张张的卡片笔记,把抽象的思考给具象化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思考进行不断的迭代,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我们思考力就会越来越强,认知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写作

通过阅读,我们输入了足够多的信息。通过思考,我们把输入的信息进行了二次加工,写下来,记成笔记,连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这就够了吗?

举个例子,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新知识,做做笔记,没有练习、没有考试,我们学习的效果会好吗?好像确实还不太够,还缺一个把知识闭环起来的重要环节。

根据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和费曼学习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把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教授给其他人。如果我们能用通俗的语言把一个外行给教会了,那就证明我们是真正掌握了。

教授给别人知识,不一定是要通过“耳提面命”的方式,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洞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用文字输出;然后在合适的平台上发布,去影响更多的人;受影响的人给到你反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输出反馈循环。这就是这里我们所说的写作。

写作的过程,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把新的知识教授给别人的过程,也是我们去提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能把这些知识,真正地内化到自身去。在这之前,笔记中写下来的知识,只能说是我们的笔记;而在这之后,知识才能够真正内化到我们自身去,成为我们知识体系一部分,才能产生真正独特的认知,也就是我们智慧的体现。

对于每一个想要真正提升自己的人,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必须要形成闭环。如果只输入,不输出;那输入再多的信息,也只是低效的勤奋。

文字是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一张名片,只要用心去写,让文字随着时间静静地流趟,它就会散发出我们的芳香。正如那句经典的话所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写作这件事,亦是如此。不在乎一时一刻要怎么样,而在乎持之以恒地用心写下去。坚持数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这本身也是长期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

为什么定位思考?

以上是我们对成长的诠释,也是我们在实践的成长。再回到我们想做的事情,用 AI 时代先进的新质生产力,打造助力成长的产品,帮助我们自己、家人和朋友、以及更多追求自我成长的人,实现终身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是,阅读、思考、写作这个成长闭环,从哪个角度去切入,会是一个适合我们去做产品的角度呢?

回归到成长这件事本身,我们认为成长的本质其实就是认知的提升,最终人所有的行为都是自己认知的投射。认知提升了,我们才能有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去看到更大的世界。而认知的提升的核心,则是思考力的提升。我们每个人每天会输入大量的信息,但不同人思考力之间的差异,导致大家对同样的输入信息的理解不同,最终形成不一样的认知,厉害的人形成的认知往往就很厉害,这就是人跟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异。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清晰的答案:即从思考这个角度切入,做一款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思考力的产品,以此来加速认知水平的提升,最终助力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Jason)


Copyright © 2025 杭州思维宇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