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品牌与营销
大约一年前刚布局社媒的时候,我们意气风发地想要“大干一场”,所以精心排版,通过亮色引人注目,每一篇帖子都力求干货。零星的互动虽然也是收获,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很多,所以很快便决定不再“小心翼翼”,而是撒开手测试。
我们开始“放飞”,不再讲究排版,而是通过小红书自带的图文模板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观点。我们也意识到需要更多地去和热门帖子互动,通过评论的方式,尽可能地借势,让别人注意到我们的账号,然后点进我们的主页。也时常通过问答帖,和大家互动。虽然我们认真互动、认真输出笔记等,但在数据上还是没有得到有效反馈。
干着急没用,所以我们还是尽可能挖掘更多话题。第一个“转机”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篇关于《超体》这部电影的感悟帖,意外地爆了,第二天就有200多个赞。我们就看着点赞、收藏、评论数越来多,心里充满了喜悦。原来,大家喜欢看观点新颖的表达。这波流量来的措手不及,本想着随后几篇也会水涨船高,又尝试着输出“新颖”的观点,可未能如愿。
在这几个阶段,我们一直在问的是:大家会喜欢看什么啊?然后去匹配我们可以输出的观点。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仅仅从“大家想看“的角度出发,远远不够。
反复尝试之后,我们开始反思,是不是应该问问:我们能做什么?成长的主题一直未变,但是如果分享更多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写出我们所坚信不疑的东西,是不是我们写起来会更顺手一些。与其被动猜测流量密码,不如用真诚打动读者。
当时正值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按照书里面的说法,人的成长分为四个方面:身体、精神、智力、情感,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关联。我们深受启发,所以决定,围绕这四个大的方面展开关于成长的内容。方向确定后,如何落实到具体的一篇帖子上?我们的做法是,结合阅读、思考、写作、运动的具体行动,分享自己正在实践中的成长方法。
很快我们就得到了初步的验证。两篇围绕我们亲身实践的内容,一篇关于如何通过做规划拥有更加清晰的人生;一篇关于如何通过复盘实现成长,都收获了百赞!这真是对我们“做自己”的最好的肯定。这两篇内容,比之前做的内容都要“简单”一些,因为只是把自己平日里一直在做的用帖子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简单,却收获了极大的认可。原来“真实自有力量”这句话没错。
从自身实践这个点出发,我们又陆续列了很多内容,一篇比一篇数据好。借用P.A.R.A的思路管理自己的人生、怎么写日记、如何拟写一份个人说明书、月初的规划、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力、如何爱自己,甚至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手机APP......我们一直在使用的方式,每一篇都得到了认可。越来越多的朋友会评论说:“写得真好!”,“感谢分享”, 也有因为我们的分享得到了一丝启发的朋友会直接评论区艾特自己的朋友,这些真的都是莫大的认可。
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做内容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做自己”的快乐。
把内容创作的角度,从“大家想看”,转变成“我们能做什么”,的确带来了更好的曝光。但是内容的探索还未终止。我们经过更深的学习和探讨,慢慢对输出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标准:需要结合品牌的价值,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内容。
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内容,本质上是一种对价值的追求。
《认知驱动》一书中指出:衡量一篇内容是否值得创作的标准,是它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是否仍然对人有积极影响。这个角度驱使着我们,用价值角度去思考输出的内容。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很多东西。一,不用纯夺人眼球的“标题党”吸引人点击;二,不去盲目追逐短期内很有热点的事件;三,不写所谓的“营养“含量很高的鸡汤,调动情绪却不能真实地带来启发。虽然这些内容有成为热帖的潜质,但是本质上价值是薄弱的,并不符合我们的标准。
我们开始探索下一个阶段的内容方向,去结合品牌价值,挖掘更偏向本质的东西。
reminds是一款 AI 卡片笔记工具,但是我们期待的reminds是超越工具本身的存在:它不仅仅是帮助人们记录的工具,更是激发思考的工具、是实现终身成长的工具,在reminds的DNA自然地携带成长的能量。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reminds品牌输出的内容,将这种“终身成长”的心态与能量传递给更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止于分享产品功能,更通过真实分享与深度探讨,将成长从个体的经历拓展为一种普世的方法论。这才是最自然的,结合了我们的实践的方法和品牌理念的表达方式。
于是在写下每篇内容时,需要问的是:这篇文章能给人怎样的启发?是否能成为一种成长的驱动力?或者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提供一种“解题思路”?就像《认知驱动》提到的,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那些能帮助人们内化认知、驱动行动、触发长期改变的东西。reminds追求的,就是通过创造最简洁有力的思维工具、创作真实且有启发性的内容,连接无数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最终共建一个开放的成长社区,让终身学习的火种绵延不绝,让真实的个体可以从中受益,获得终身成长的内在力量。
终身成长是“无限游戏”,而我们创作内容的意义,是陪伴每个人在这场游戏中不断前行。我们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真诚且有价值的内容可以打破边界,让成长成为可能。愿正在阅读的你,能从我们的分享中得到启发,与我们一起探索成长的无限可能。
(作者:G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