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那些意外和惊喜
杭州很小,能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们齐聚在此;杭州也很大,我们三个以三角形的样式分布在杭州的三个区域。除了地理位置上的远近,不同的成长背景、人生阅历和思维习惯,也造就了我们之间的不同。
读书会是我们摸索出来的一个特别棒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喜欢看书,爱探索新方向的人来说,这是寻找共鸣和碰撞的最佳时机。我们会以月度为单位,约定下个月要讨论的书籍。从认知、到习惯、再到笔记的方法等,把与产品相关的书籍先读完,在会议上围绕比较有感触的点进行畅所欲言。每个人都会就自己有疑惑和践行之后觉得比较好的点进行分享,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会产生一些疑问或者分歧,但是每个人都能最大化真实地表达不同的感受。
几乎每个上午,都会被我们用来聊书,即使每次只定了一本书,但是根据书的内容或当下讨论的某个话题,总会扩展出一些其他书籍的内容或者故事,可能会从a聊到 b,从b跳到f,Jason 总是那个负责拉回来的人,而我是最“不接地气”的人,总是有很多“虚”的想法, Gaby,则是最“痛快淋漓”的表达的那个人,她的在场,使得整个读书会更加具有活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读书会,就是:观点的碰撞,思维的打通,个人观点的表达,答疑解惑与建立共识。
读书会之后,一般就是到了午饭时间。而后我们就进入会议的重中之重:“捏”reminds。就像是捏泥人一样,最初的reminds会议并没有任何产品雏形,只是一些“原材料“,24年前半年是找齐原材料的过程:我们的重点在学习上,去加大输入强度,了解各种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的产品知识,去构建对产品的设想,也在这个过程中打通reminds“记-连-忆-用”的基本方法论,至此材料已经备齐,后半年则开始捏泥人的形状,身体、四肢、头,手脚,然后慢慢地捏出更多的细节。
当Jason对某些细节提出疑惑时,另外两位就会在当下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最后的收拢和具体到落地的一定是Jason。
每月一次的产品、品牌讨论,可以让我们对整体的进度更清楚,其次是每个人经过一个月的充分思考,更能针对前期留下的问题探索出不同的方向,就如《让伟大不能被计划》中说,越是发散性的思维越能遇到意外惊喜。当我们从个人视角去探索不同的方向,总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碰到制造电脑的真空管,而“月会”,就是收拢想法和探讨“哪块踏脚石能被应用”的精彩过程。比如我会从设计师的角度, 在观察一些设计网站的排版时被吸引,会思考如何应用在产品上;Jason 则会从一些程序员使用的网站中,挖到一些更切实可行的布局建议;Gaby 则会用更加细腻的视角一语道破某些情感化表达的逻辑,很多内容看起来都和做一款桌面端笔记软件没有明显的关联,却往往碰撞出妙不可言的火花。
在每次的开头,中午吃饭时间和最后的结尾处,我们会再聊一些七七八八的日常琐事。比如会去关注为什么某个事件那么轰动,为什么有些人会有那样或者这样的举措,如何面对职场上的一些困扰,怎么处理家庭中的一些紧张情绪等,就像,生活的烦恼,你也可以跟朋友说说,他们也会更期望你获得更多幸福与快乐。
在普通的职场中,或许我们得到的经验是,不能跟同事们说太多内心隐秘的事情,以免被别人当成“把柄”。对应我们三个,会认为朋友之间保持真诚的第一个点,就是:示弱。你愿意袒露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你愿意让他们了解你的任何不好的一面,和他们在一起,你可以无比的安心、自由的表达,就如:“当我和好友在一起时,就像跟我自己在一起一样,我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基本上每次都会聊到 10 点左右结束,当我和 Gaby 跟 Jason 在地铁站告别,看到此时的车站依旧人潮汹涌,就会感慨,丰富的夜生活好像刚刚开始,但是我们的脑袋里全是密密麻麻的信息,再无半点空隙给新的想法溜进来。到家后,我和 gaby 总是会继续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甚至聊到深夜,就像回到了高中住宿时,和同寝室的女孩子们深夜“卧谈”。想来这些美好的时光,最终都会变成回忆中的点点星辰,温暖我们往后的人生。
某天忽然想到,我们其实在每次的对谈中,都会因为彼此当下的激发,蹦出来新的观点,如果不做记录,后面再次遇到某个问题时,却发现只是似曾相识。虽然我们三个只是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小点,却正在创造独属于 reminds的历史。哪怕只有那么一道微弱的光,我们也想从星空划过,留下一瞬间的美丽。
(作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