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我们对产品的思考
能力圈,在投资界比较知名,很多人都是从巴菲特和芒格的一些投资相关书了解到的。巴菲特和芒格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能力圈是他们价值投资最基础的原则之一。正是因为他们一直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公司,才有了他们长达几十年持续稳定的骄人战绩。
在做 reminds 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reminds 的能力圈到底是什么?
想清楚了自己的能力圈,我们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知道自己的核心是什么。知道了核心所在,我们才能够持续在核心上发力,把核心的体验做到极致,才能真正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
想清楚了自己的能力圈,在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加知道如何去做决策。比如,产品一旦面向公众,总会收到大量的用户反馈,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这时候该怎么去选择,能力圈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满足大部分用户一部分核心诉求的“小而美”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尝试去满足所有人所有需求的产品,事实上我们的确也做不到这样。如果那样去做了,那 reminds 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人愿意使用的“缝合怪”型产品。
在长达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关于 reminds 的能力圈,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
reminds 的能力圈第一条:reminds 是一个面向个人使用,帮助个人提升思考力的产品。
面向个人使用的产品定位,意味着我们不会去做产品中用户之间的协作和互动,比如 reminds 内不会有团队功能、也不会有多人协作、也不会有用户内容社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定位,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是技术架构方面。在产品中做用户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对产品的底层架构设计会有全新的要求,会跟一个面向个人使用的产品,有完全不一样的逻辑,会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架构。为了在持续进化的过程中,还能够让 reminds 的底层架构也保持相对的简单,能够持续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做这样的选择我们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产品提供的情绪价值方面。我们期望,reminds 对于用户而言,是像一个“树洞”一样,在这里记录的一切,都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不用担心会被别人看到,也不用考虑别人看了会怎么样去“评判”自己,按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记录就好了。轻松无压力的记录,一方面是工具本身要好用,另一方面也是从底层的心理上要无压力。reminds 希望能够做到的是这样的“真轻松无压力”。
reminds 的能力圈第二条:reminds 最基础的底色是一款卡片笔记工具,所有的体验就是以短小的卡片笔记体验为优先考虑的。
市面上有不少笔记产品是“All in One”的理念,希望通过一款产品,解决关于记录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考虑做 reminds 的伊始,就清楚地知道,我们自己做不了“All in One”,一方面是我们的团队资源不允许;另一方面是我们自身的能力有限,我们对于“All in One”,做不出比 Notion 还好的体验,那我们去做就没什么价值。
我们把 reminds 定位为一款卡片笔记工具,那卡片笔记就是 reminds 最基础的产品形态。经过过去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卡片笔记的几个核心要点是:Atomic(原子化记录);Paraphrase(用自己的话记录); Evergreen(持续迭代进化)。原子化记录的基础,就是短小的卡片。
原子化,意味着每张卡片都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点,意味着每张卡片的内容都不会太长。有点像是乐高积木,每一张卡片就像是一个基础的组件,各种不同的组件在一起,就能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组合。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创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新组合”,而不是一种“新技术”。大量原子化的卡片笔记,就是我们创造新认知的基础。
短小的卡片记录下来,额外的好处,是在后续回顾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亲身实践过回顾长篇大论的内容,过程中压力极大,一篇文章的回顾需要有非常完整的大块时间才可以,这对回顾的要求就很高、阻力就很大,这样就导致要养成每日回顾习惯很困难。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设计和思考 reminds 的产品体验的时候,都是优先考虑保证短小的卡片笔记的体验是最优雅的。所以,对于写长文的需求,在 reminds 中虽说我们没有做任何限制,但体验上也肯定没有像 Notion、Obsidian 这样专门写长文的产品好。
reminds 的能力圈第三条:AI 是 reminds 做产品的工具箱中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工具,考虑到 AI 存在“幻觉”会胡言乱语的情况,我们在 reminds 中 AI 会用得非常克制,我们只用 AI 提供可靠的结果。
AI 在 reminds 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比如相关笔记、AI 生成标题、回顾的智能挖空等,其中最大一块的 AI,是 MindPilot。在思考 MindPilot 的过程中,我们纠结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引入外部的信息,让 MindPilot 能够像一众 Chatbot 那样,能够回答用户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我们的选择是只做基于笔记内容的可靠 AI,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形态,未来也会持续在这个基础上去迭代出新的能力来。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幻觉问题是当下 AI 大模型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预见的短期也不会彻底解决好。大模型幻觉的原因之一是他的信息来源,来自公网上的各种信息,很难保证质量和真实性。但是,像 reminds 这样的笔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有天然的优势,因为进入笔记系统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我们自己人工筛选和验证过的高质量信息,基于这样的信息来做 AI 的问答,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大模型的胡言乱语。可以想象,在我们自己的笔记系统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之后,MindPilot 就会越来越智能,最终会真正成为一个可靠的“思维的导航员”,这也是 MindPilot 的名字的含义。
其次,用公网信息回答这个事情,在技术上很容易做到,我们能做,别人也能做,很难创造出差异化的体验。在外面有很多免费的 Chatbot 类产品(像 ChatGPT、Claude、Kimi 等)就可以满足用户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一旦我们在产品里支持了这样的特性,我们就不得不因为这个去向用户收费,因为我们去调用第三方的这类服务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我们没有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还要因为这个去向用户收费,这不符合我们“痴迷用户”的价值观,感觉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想要特别说明的是,能力圈不是为我们自己架上枷锁,而是为了让我们清楚如何更好地打磨产品,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体验,创造独特的价值。当下的思考,不是终点,未来会更好。
(作者: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