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reminds 移动端的一些思考

#品牌故事/我们对产品的思考

从做 reminds 一开始,我们就达成了共识:像 reminds 这样定位助力思考的笔记类产品,核心的用户场景,肯定是在桌面端。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开始就坚定地从桌面端做起的原因。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认为,移动端可以先不用着急,等在桌面端把产品验证 OK 了,再开始做移动端也不迟。我们现有的资源还比较有限,集中精力把桌面端做好,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

从 2025 年年头上第一个版本正式推出到现在,reminds 的桌面端整整迭代了 8 个大版本,除去中间春节假期,基本上是每个月 2 个大版本的节奏在快速奔跑。在我们全力做好桌面端的过程中,陆续有新的用户进来,也有老的用户离开。在跟很多用户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不少用户在决定要不要持续使用一款新的笔记软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决策因素是这款笔记软件能不能支持多端,也就是既要有桌面端,也要有移动端。因为可能有很多人只在办公场景开电脑,其它场景下都是以手机为主的。

联想到之前在看梁宁的《真需求》里介绍的“卡诺(KANO)模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移动端对于像 reminds 这样的产品来说,是一个“必备属性”:没有它,用户选择 reminds 就会有比较大的阻力;有了它,用户也不一定会选择 reminds。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才意识到我们之前的认知偏差,也意识到移动端对于 reminds 来说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在把桌面端迭代到一个阶段性比较 OK 的状态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开始开发 reminds 的移动端。

开始做 reminds 的移动端了,我们就得深入去思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reminds 移动端?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思考。

(1)从用户场景出发,我们的第一个思考是,reminds 的移动端绝对不是桌面端功能的平移。

之前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的时候,张小龙分享过一个关于微博的案例说,用户在路上用手机端发微博更多的是记录生活,而在电脑前更多是评论和转发。龙哥说“人是环境的反应器”,这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对于 reminds 而言,它是一款助力用户更好地进行思考的工具,这就意味着,用户在使用 reminds 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大量的文字工作,所以 reminds 的主场景肯定是在桌面端,这个认知我们自始至终都是非常坚定的。但对于 reminds 的移动端,我们经过多次深入讨论之后形成共识是,移动端绝对不是把桌面端所有的功能都简单地平移过来,而是要结合移动端的特定场景和 reminds 的功能特点,把最适合在移动端做的事情在移动端给凸显出来,把不适合在移动端做的事情,在移动端会弱化,甚至不要出现在移动端。

对于 reminds 来说,桌面端始终会是 reminds 的核心,定位是大脑;而 reminds 的移动端,以及其它一些像浏览器插件、开放 API、MCP 等延伸出来的各种端侧应用,都会是 reminds 的手、脚。手、脚各自只会去做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当然是在遵从大脑的指挥的前提下去做的。大脑和手、脚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有机体,才是一个完整的 reminds。

(2)从用户场景出发,我们的第二个思考是,reminds 在移动端最重要的功能是如何让用户以最轻便的方式把想法记录下来。

在 reminds 的桌面端,我们有闪念和笔记。闪念,是灵光一闪的念头;而笔记,是外显化的思考。闪念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需要在产生念头的时候,用最快捷、轻便的方式给捕捉下来。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整理成正式的笔记。

到了 reminds 的移动端,我们认为闪念的记录是第一重要的,这也是移动端最为核心的用户场景。产生想法的时候,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说一句话、拍一张照,很方便地把想法给捕捉下来,不能有任何压力和阻力。这也是移动端作为 reminds 的“一只手”,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设计 reminds 的移动端的时候,第一优先级就是把闪念的记录放在用户路径最短的地方,一切只为了让用户能够以最便捷地方式捕捉“灵光乍现”。

当然,reminds 的移动端也不只是有闪念记录,其它的功能也会有。在整体上,我们是按闪念和笔记这两大模块,进行了最顶层的信息架构的设计,而且默认用户界面是闪念的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切到笔记界面,再进行关于笔记的一切,比如记录、搜索、回顾、AI 问答等。

(3)从用户场景出发,我们的第三个思考是,在移动端的记录,文字不是主要的记录方式,有其它更适合在移动端记录的方式。

在桌面端打字,我们有物理的键盘,是一件效率很高的事情。但是在移动端,打字相对来说就不是很高效,可以试试在移动端打 100 个字,是挺不容易的。虽说移动端不擅长文字的记录,但是移动端也有它的优势,语音和图片的记录会非常方便。

想象一下,想记录的时候,按住语音记录,一句话说完,松开就自动记录好。再想象一下,想记录的时候,点一下拍照记录,照片拍完就记录好了。这是非常自然的方式,也是比通过文字来记录方便很多的记录方式 ,非常适合进行碎片化的记录。这样的记录方式,像是专为闪念的捕捉而生的。

在 reminds 的移动端中,默认的用户界面是闪念的记录,闪念的默认记录方式会是语音。当下,AI 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用户记录下来的语音可以很便捷地转成文字,而且还可以把一些“口癖”给“美化”掉,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后面的整理和加工。

关于 reminds 的移动端,我们还在持续的探索中,一边思考、一边实践。成长型思维是刻在我们这个小组织骨子里的基因,因此,以上也只是我们当下的阶段性思考,未来还会去持续迭代和进化,最终我们肯定能够交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 reminds 移动端的。

(作者:Jason)


Copyright © 2025 杭州思维宇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