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我们对组织的认识
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阿德勒将人际关系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纵向关系”,一类是“横向关系”。纵向关系,是一种上/下,强/弱的关系,比如上级与下级,领导与下属,父母与子女,都是属于纵向关系。横向关系,是一种真正平等的关系,比如朋友、同学,都是属于横向关系。
平等与友爱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要构建一种“横向关系”,一种既不俯视、也不仰视的关系。
孔夫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夫子的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接受并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达成共识,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表面的一致性;相反,小人可能表面上追求一致,但实际上缺乏真正的和谐与理解。
平等与友爱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构建一种“和而不同”、尊重彼此差异、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关系。
在 reminds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一种平等与友爱的文化,具体来讲,包括两个层面:
(1)在组织内部,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友爱的。
首先,我们每位小伙伴的成长背景都非常不一样,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人生阶段,决定了每个人的经验、专长、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人,而是尝试去发现每个人所擅长做的事,让每个人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努力做到让大家“拼”在一起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团队,去挑战成长的极限,去完成很多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其次,我们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职场中的上下级观念,去掉各种标签,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我们彼此之间都是有着高度信任关系的好朋友。
分享一个发生在我们团队内真实的小故事:
从 reminds 出发伊时,我们就想清楚了要产品和品牌,“两条腿”一起往前走。因此,去年我们一边在打磨产品,一边也在持续输出内容,通过内容来传达我们的理念,为 reminds 积累“品牌资产”。有过长期内容输出的朋友,都知道要日复一日地持续输出优质的内容是多么地难,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为了保持我们的品牌号上一直有优质的内容在更新,我们刚开始的做法是,大家分头写,每人每周写 2 篇+。在按这样的做法推进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人当下都能持续保证输出的数量、质量,这让大家压力都很大。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做法是,没有任何的抱怨和指责,在团队内部先进行了非常坦诚的沟通,把遇到的问题,持续创作对大家的挑战都摆到面上来,深入进行讨论。我们都很确定的是,品牌号上的内容要持续日更不能断,但我们新达成的共识是,内容的形式上可以更多样化一些。比如说,之前我们主要是写文字,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视频。考虑到当下 reminds 已正式推向用户,也有不少用户反馈希望我们出一些产品使用教程的视频。这样的视频,创意相对比较明确,创作难度相对较小。因此,我们就调整了思路,能写好文字的继续写文字,暂时没有好的文字思路的,就来做产品的使用视频,这样整体上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保证。
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尊重彼此的差异,发挥好每一个人的优势,问题总能解决的。
(2)在组织外部,我们会把每一位使用 reminds 的用户,当成我们的朋友一样。
从 reminds 这个产品推向用户的第一天,我们就形成了高度的共识,跟用户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既不高高在上,也不卑微自轻,我们是怎么对待我们最好的朋友的,就用同样的标准来对对待 reminds 的用户。当用户在使用 reminds 的过程中,如果有遇到问题,我们会去想,如果是我们的朋友,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我们每个 reminds 的小伙伴,去跟用户沟通最基本的姿势。
Mac 内测的第一天就有台湾用户,反馈没有大陆的手机号,注册不了。于是我们在接下来更新中,很快就支持了通过微信登录的方式,上线之后也第一时间给这位台湾的朋友发了消息,让他把产品使用起来。
Windows 内测的过程中,有用户反馈安装不了。因为我们几个平常都是 Mac 用户,而且基本是很多年不怎么用 Windows 了,所以对 Windows 上最新的一些特性也是不怎么熟的。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很着急,但我们知道用户比我们更着急,所以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只能拼尽全力解决问题。当时已是晚上 10 点多,经过了多轮的尝试,发现是用户电脑上的安全保护等级设置的比较高,现在比较新的 Windows 系统对新出来、还没什么名气的软件在这方面不怎么友好,会阻止用户安装。最终让用户调整了安全保护等级,顺利把 reminds 装起来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用户的开心,而我们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像这样的用户故事还有很多,可能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大多是不一样的,但不变的是我们对待每一个给我们反馈问题、提建议的用户的心,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朋友给我们提意见,是为了帮助我们变得更好,所以我们对朋友们的反馈要“甘之如饴”。
未来,我们会有很多机会,通过我们的产品、内容、活动跟更多的用户一起,探索成长的路径,跟大家一起践行“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理念。希望我们在成长路上,一直都有朋友相伴,能够一起走得很远很远。
(作者: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