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我们是谁
在获取资讯越发简单的当下,随手打开的社交媒体给我们投喂无限的最新热点、吸引人点击的话题、爆炸式的新闻,这一切都在抢占着我们的注意力,瓜分着我们的时间。但是,理智告诉我,这些资讯只是流沙,知道得再多也垒不起坚固的城堡。流沙之外,是我们需要去探寻的真正的知识、高阶的智慧。那请问,有什么方式可以让我们更接近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呢? 读书就是很好的一个方式。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珍妮特.温森特说,”读的越广博,我们就越自由。阅读就像是隐藏在城市图书馆中的灵丹妙药、救命绳索,帮助我们冲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治愈现实对想象的撕裂。“《阅读、游历和爱情》梁永安说,”书和人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或者了不起的人,包括许多作家,都爱看书,他们在阅读中打开使其生命豁然开朗的部分。“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去开阔生命,去追逐真正的自由。
回想一天的生活,如果只是在基本的吃喝拉撒睡和工作开会交付工作报告之间流转,原本再生动快活的灵魂,都会僵化吧。这样的僵化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变得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因为思想的丰盈会直接作用到生活状态中。所以,除了适当的放松,阅读一本好书,可以使我们原本全身心关注在理性的工作之中的思想更生动起来。
或许阅读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里面的情节让我们随之转变心态,能在其中体会到另外一个人的冒险,感受主人公的起伏、痛苦和喜悦;或许阅读诗歌,它不同于日常对话和公文写作的遣词造句会冲破某些固化的思维,让思绪飞扬起来,穿过风和云、山川湖泊、越过无边无际的宇宙,在无限的想象力中飞扬起来;或许研读宗教哲学,感受穿越时间长河的思辨之光照耀到我们身上,点亮、启发,哪怕那些辩论使得我们暂时无解,还是可以领略到先哲对于生命的无尽探索。
读书就是具有这样神奇的魔力,帮助我们在常规的生活中,小小地突破一下自己的想象边界,在思想即将贫瘠的那一刹那,像一股清泉涌入我们的心灵,思想就瞬间像绿洲一样焕发生机。
和什么书相遇,作者的声音和思想就会潜移默化地传到我们的思想深处。
小到埋下一颗种子,大到可以在好多时刻帮助我们做出重要的决策,抑或撬动了根深蒂固的某种思想,这些读过的书,好似总会在你需要的时刻,指出前行的方向。
马尔克斯也是在看到卡夫卡的《变形记》 才惊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于是他放弃了很多文法的限制,突破了作品的千篇一律。又看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 ,这两部作品打破了他固守的时间感和心理空间,影响了他之后写作的方向。
虽不及这位大作家的开天眼的经历之精彩,但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于我而言,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指导人生方向的书。我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最需要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去培养最基本的生而为人的品质,摈弃花里胡哨的表面手段,直达最核心的成长要素。要用以终为始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一生,然后落脚到每周、每天要做的事;要培养自己的双赢心态,努力找到共赢的方案,要学会综合统效让所有人的努力达到积极正向的循环。
读得懂的,可以指引方向,读不懂的,使人保持谦卑继续探索。我们在和书本的交流互动之中培养了自己的精神,滋养了内在的完整性,这份收获,使得我们可以获得最大的自由,开阔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是我们实现终身成长的基础。
成长型思维鼓励人们接受挑战,并在失败中找到学习的机会。这种思维方式强调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当前的不足并不是限制,而是起点。它引导我们关注进步和过程,而非结果和排名。这种以动态视角看待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成长型思维,最直接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就是通过阅读。
成长型思维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且循环的。成长型思维让我们乐于学习,阅读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资源,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成长能力。最终,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帮助我们适应混乱与不确定性,还塑造了我们面对未来挑战时的内在力量——这就是反脆弱性。这种力量的核心,不是拒绝失败和挑战,而是通过终身成长,把每一次磨难都转化为向上的阶梯。
在当今充满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中,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有些事情能够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真正能适应这种复杂环境的,是具备反脆弱性的人、是用成长型思维,动态看待世界和自身的人、是终身成长的人。
(作者:G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