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我们对组织的认识
你所见,这一篇故事,我想聊聊和伙伴们之间的关系。在过去一年里,或者是说,在过去的人生历程中,我很少思考过“友谊”这个课题,在交友的这堂课中,我交付的答卷,分数总是不尽人意,当然,这一切都归于我个人的问题。今天,在学习了很多道理,走过了漫长又短暂的一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来聊一聊“友谊”。
我的朋友很少,真正能深入聊内心想法的至交好友,更是一个巴掌可以数的过来。曾经的我,有一段时间像一只刺猬,紧紧的包裹住自己,不敢轻易靠近任何人;也有过一段时间,像一只变色龙,不断根据周围的环境变换着颜色,在人群中穿梭,以获取更好的生存。但是无论哪种,我都觉得不开心。人天然就有想靠近他人的美好向往,没有人愿意独自一人。但是,如果不能像最幸福和最乐观的黑猩猩那样,选择五只正确的黑猩猩做朋友,那这段关系,注定难以为继。
在《我们何以不同》中聊到,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过三件事:如何谈恋爱,如何做父母,如何面对死亡。我觉得还得再加上一条,如何与人交往。
从开始看到这个世界,到成年,甚至是到了工作,在第一次的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友谊是什么,更没有去想过人与人如何交朋友,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友谊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合则聚,分则散,中间的过程全靠顺其自然。秉持着最天真的想法,在人际关系上处处碰壁,摔得头破血流,还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可见,曾经的我,一直都是笨蛋。如果故事就按照这个脉络发展下去,或许 2023 年以后的所有故事都不会再有新的转机出现,我在交友方面,还是一如既往地,持续往一个不可预知的深渊滑下去。
接下来,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和 Gaby 之间,关键词是:示弱。
我一直以为,内心深处那不为自己察觉、所“引以为傲”的一个点,可能就是“守诺”,如果答应了别人的要求,哪怕是损害自己的“利益”,也会想尽力做到;其次是,受限于曾经的认知,对于别人的一点“示好”就会觉得特别愧疚,用一些流行的词,就是“不配得感”。既然别人对我这么好,必须得加倍还回去。最后就是,不能让别人感到被冷落,要照顾朋友的感受和情绪,哪怕是让自己委屈。但是, Gaby 教会我:示弱。她的大意是说,她不喜欢看到大家都是一副“硬邦邦”“我可以”的样子,她想看到大家暴露自己弱点,自己“不可以”的一面。开始我不是很能理解,难道人人都很强不好吗,证明我们可以有能力做的很好,甚至是“面面俱到”。
在 2024 年五月份的一个周日,我们开完会的第二天。我要一大早带父亲检查身体,还有远方的亲友要来我所在的地方看望身体不适的母亲,带父亲看完病后,我还要赶紧回来,像个“成熟的大人”一样,在中午张罗聚餐,然后再与她们送别。当时 Gaby 也在我那里,我开始想的是,等我从医院回来,中午可以喊 Gaby 和我的亲友们一起吃午饭,我所有的艰难,或许也不需要避讳朋友。忘了是我推荐,还是 Gaby 想去附近一个地方转转,她就先过去了,让我放心去忙。时间已到下午,当时 Gaby 还有一个东西落在了我那里,我很犹豫还要不要去找她 ,就再三确认这个东西如果暂时不给她,她自己能不能解决。许是察觉到了我的疲惫,Gaby 说:下次如果你觉得很累,我们就一起说:Gaby,我困困累累,需要休息。不用怕为了冷落我而照顾我。
或许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对话,当我回想与友谊有关的事情时,却总是会记得。在和 Gaby 的相处中,我可以呈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最想说的话,及时“示弱”,或许才是让这段关系更进一步的开始。当彼此敞开心扉,不再为了“顾全”某些情绪,去真实地呈现自己,才会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有更多新的可能发生。这是我在交友的过程中学到的最重要一件事之一,勇敢承认你做不到的事,勇敢面对你不可能凡事都尽善尽美,勇敢去展示你并不那么光鲜的一面,而不是让关系看起来,像数学公式一样完美。
第二个故事是和 Jason 之间,关键词是:真诚。
在 2024 年的年底,迎来了 reminds 团队的第一个内部考验,不是专业,不是技能,而是最本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的,我们已经认识好几年,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事情发生过冲突,这是第一次,我们之间开始真正的面临,因为自己头脑里的幻想和错误判断,对我们的关系带来了第一个挑战。
故事源于在产品要上线时的走查阶段。“将军赶路,不追小兔”,这句话简直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由于我缺乏经验,掉进了“兔子洞”,且一骑绝尘,连带着Jason 跟我一起踩坑,甚至还抱怨他,为什么不按照 UI 稿来实现产品的一些细节。其次是,当时的生活正面临一些问题,以及在reminds 的营销方面,也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当“三座大山”压下来,焦虑就此产生,心魔开始出现。当时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重新失眠,然后是失去斗志,只想做简单的事情,而不愿意深思。在陷入自我内耗时,还开始困于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幻想,即:我的朋友会怎么看我的言行,自己如果言行不一该如何?在察觉到我的卡壳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 Jason先问出口,把我从“兔子洞”里捞出来。
在这期间,有看到一篇关于巴菲特的文章,他有谈到和芒格的友谊,说:无论他犯了什么错,芒格从来没有指责过他。一路成长下来,我犯过好多错,甚至在没犯错的时候,也被曾经的“朋友““嫌弃”过。但是Jason 从来没有指责过我,也没有抱怨过我。甚至在跟 Jason 沟通当下遇到的难关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真诚地帮助我,点到我没注到的关键问题,帮我找到方向。
我这里并不是说朋友之间就不能抱怨,也不能发生冲突。而是在发生问题时,我是否能始终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去思考,不去盲目相信头脑里的念头。就像 Jason 所说“想到大家都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原先冒出的一些情绪就没有了”。通过那次真诚的对谈,在朋友的照亮下,让我强烈感知到自己欠缺的地方,无论是品行还是能力,都还需要不断修炼。
以上两则关于友谊中的小故事,无论是“示弱”还是“真诚”,是我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学到的值得铭记一生的宝贵经验。其次,我想说的是:无论在什么关系中,如果可以,请尽量保持真实。真实,也可以叫坦诚。换个角度说,尽最大可能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会让你拥有心口如一的自由。
进入这个世界后,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在拿到一个剧本后,不假思索地便认为那就是全部;有些人在知道可以主动对人生进行选择后,进行第二次修炼。对我来说,30 岁之后,是新一轮的成长,我正在经历由内到外对世界建立标准的过程,必然会犯很多错。但是,这次却有不一样的“照料人”陪我一起成长,帮我建立对自我的肯定和对个人价值的认可,并在成长过程中,收获来自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善意。
人生是艰难的,所以童年应该是金色的。曾经,甚至、现在也偶尔会因为遇到问题,而抱怨自己没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所以控制不好情绪,所以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会对未来心生恐惧。但是这次却不一样。无论最后我们走向何方,这都是一段最宝贵的人生经历。真好,第二次的成长中,遇到一起并肩而行,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未知的同路人。
(作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