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那些意外和惊喜
过去一年,为了努力做好 reminds,涉足了很多新的领域,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去了解如何做好产品,如何做好内容,如何将我们的声音传递给更多人。对应具体要做的事情就更多,比如需要去建立对好产品的认识,对什么是好内容的了解,对创造和表达的不断尝试……
以前,对那句:你是由过去你所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认识的人、经历的所有事情组成,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只是觉得,对,是这样,没错。没有去想过,为什么我是由这些事情组成,这些事情如何形成了现在的我。
在经过一周的年假休整,回到杭州后,忽然不知所措了起来,好像忘掉了过去一年所学习的东西。比如写作,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好像我的大脑还呆在老家,没有跟着回来。在茫然中,对“神秘力量”有了期待,希望能有一个“顿悟时刻”。好像是觉得,从开始决定做 reminds 起,已经一年多了,看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播客,探索了很多的未知的房间,也践行了很多的道理,是时候该有一个“完美能力”的呈现了吧?至少让我发现点什么,来证明我的能力有了十足的提升。
对我来说,旧年真正的过去之后,才更像一年的结束和开始,哪怕我们从 2025 年出发一个月了。因为年前节奏的转变,需要做的事情变得琐碎且多了起来,几乎每天都是在不断地完成完成再完成。而过年的一个忽然停顿,7 天的无所事事,会让人觉得,时间比平时更慢,变得非常充裕;另外一个角度,通过短暂的空白,让我大脑和心灵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加上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进行转换,好像一些事情,悄然变化了。
在回杭的前一晚,为了让孩子停下来无休止地提问,我给六岁的外甥女播放了《无人知晓》的“无尽的探索”那一期,暗自希望孩子能通过这个播客,简单通过“新脑和旧脑”的知识,去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学习”,以帮助她更好的适应未来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大概播放了十分钟左右,孩子的呼噜声就响了起来。嗯,很好,我也获得了安静。回杭之后,我在践行“快走”的健康习惯时,接着播放了那期未尽的“无尽的探索”。其实去年已经听过一遍,但是早就被播客中的知识给绕晕,什么“新脑”“旧脑”“模型”“参考系”“地图”“大脑的预测”等,对我来说十分的陌生。但是,这次却忽然听进去了更多,好像更多了解到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这个时候,朋友推荐了春节期间的顶流“Deepseek”,就顺着听进去的“知识”,跟“大师”一起探讨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学习,以及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和我们接下来做产品,可以产生什么样奇妙的联系。
在 2024 年,我听播客几乎是不记笔记的,只会对一些非常喜欢且贴近当下境况的内容,反复听。但是,大多的场景是,过一下耳朵,并不会在我的意识里进行深刻的停留。直到我听到“我们的大脑新皮质会始终对它将要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东西做出预测”“大脑学习的是世界的模型”“我们通过运动来学习”“思考是运动的一种形式”“大脑中有很多模型”“我们通过参考系来存储知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等。这些内容让我在探索“Deepseek”的时候,产生了新的视角,从前我不了解 AI ,总觉得是一种很复杂的技术,但是有了关于大脑如何学习的相关的背景知识,借助人类大脑的学习方式,对于 AI 领域的学习和我们当前要做的事情,都有了新的思考。
以记笔记为例,在用 reminds 打造我的笔记系统时,经过摸索,发现直接把书中觉得有感触的内容,复制到 reminds,在回顾的时候,会觉得很陌生,写作的时候也很难用起来。以《瓦尔登湖》为例,作者的一些原文和译文很优美,不需要我再用自己的话重新写一遍。但是,那些被我直接复制进笔记系统的“摘录”,在回顾填空时,我看答案的几率特别高,不看时,错误的几率更高,更不要说在后期的写作中去进行引用。而当我转换做法,让微信读书的划线内容进入到闪念里,先去刻意冷却,然后再打开 2 个 reminds 编辑器,一边是原文划线+批注,一边是我重新手敲的内容,然后再加上自己新的感悟,这样记下来的笔记,无论是回顾时的正确率,还是看到相关内容时的触发联系,以及写作时的引用,都比过去“容易”很多。以前,我把这总结为,再敲一边会记忆更深刻,并为自己通过实践发现了这个方式感到开心。但是,对于背后真正的原理,我并没有再深入的去追问过,直到再次听到这期播客,跟着播客的内容去探索《千脑智能》等相关书籍,让我在某一瞬间,把大脑中的地图给点亮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一年,正是在通过实践,去践行那些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道理”,正是那些背景知识的补充,从而帮助我更好地在 reminds 中不断扩展认知。
过去一年,我们看了很多与产品、习惯、笔记方法、营销、哲学等相关的书籍,但是并非每本书的知识都留到了脑袋里,但是,我们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对每个人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补充,经过讨论和反馈,每个人都在大脑中建立关于这本书或者相关知识的更立体的模型;我们每个人也记了很多笔记,写了很多思考,通过每个人一年几百条甚至上千条的“思考”,不断在 reminds 笔记系统和自己的大脑中,建立更多我们和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以建立自己的认知地图;在阅读、思考之后,我们又结合自己的实践,分享了很多实战经验。通过我们的小红书、官网、产品等,我们也在和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建立了更加深刻的共识和体验。
写到这里时,我忽然觉得,一开始所期待的,神秘的“顿悟时刻”,可能就是我此刻才发现的奥秘,即: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主动学习和探索,我们也在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去不断践行所坚信的事情,即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路径就是:阅读、思考和写作。但是,如何在这个领域中,能持续去学习到更多,看到更多的事情,推开更多的门,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建立一个更好的地图,答案也是: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作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