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未来前进

#品牌故事/我们是谁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知道要写这样一篇内容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试图以各种方式‘包装’我的形象,却发现这并不容易。我一直以为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问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都能毫不犹豫地回答。但当被问及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时,抛开外在的身份和标签,又该如何讲述‘我’呢?

被抑制的表达欲

回顾以往的人生经历,我想用“不痛不痒”来形容。不要误会,不痛不痒是一种极大的幸运。因为我被眷顾,所以得以完成主流路径的所有步骤。从呱呱坠地到进入职场工作,每一个节点我都“顺滑”地进入下一个阶段。中考高考都是超常发挥,幸运地成为家族里第一位大学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和表妹一起)。要是说在”顺滑“之外我遇到过什么坎?答案是:有,有两次记忆深刻的坎坷,抹杀了我的表达欲。

高压的高三,被浇了一头冷水:从小英语和语文成绩就还不错,所以我一直模模糊糊觉得自己是会从事和语言、文字内容相关的东西。因为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湖南台的一些综艺,高三模拟志愿的时候就填写了播音主持专业,想象着自己穿戴齐整,活力满满站在台上,完美地主持一场活动,就激动不已。当时恰逢有个活动学校需要主持人,我就兴冲冲报名了,班主任得知这个消息,当着全班同学数落我:好好复习模拟考,不要去参加高一高二的主持人竞选活动。他说让我还是好好学习吧。我看着反复折磨我的数学考卷,令人羞愧的分数,偷偷把快要流下的眼泪用意念憋了回去,也把我想要尝试的冲动吞了回去。

被翻看的日记本,我不该有“不好”的想法:我的床头藏着很多日记本。受安妮日记的启发,我会把日记本当作是无话不谈的好友,当然包括对身边的人的不满,和对一些事情的无可奈何也都一并写进去,有时候包括家人,因为距离很近,我总是可以看到ta们身上很多很多缺点。直到有一天家里人无意中看到了其中一本。一通电话打过来,责问我为何言语如此不留情。当时我坐在没有人经过的楼梯间道歉,大声哭着说,我再也不写了,我错了。现在想来也是很委屈,做错事的明明是ta们,为什么需要道歉的是我。大人真是承受不了一点别人对ta的指责,却偏偏很喜欢指责别人。

这两件事,一直让我觉得表达自己是让人”羞愧“的事情,我会被评判,会被纠正,我的观点也不该带刺,我要修正自己的想法,要让人开心,别让人看到自己的错。

但是表达自己还是我一直很喜欢做的事情。我喜欢在和同学朋友聊天过程中时不时地抖个包袱,翻开我的同学录,自我评价:幽默,同学评价:有趣的灵魂。我是那个在20分钟大课间会和广播的音乐一起歌唱的人,是愿意主动把自己的作文在语文课上大声念给同学老师听的人,是会和手机的录音机自言自语半小时的人,是因为听了恐怖故事睡不着,失眠后半夜写”诗“的人。

就这样一路过来,一些顺利、一些坎坷,以及大部分不切实际的幻想充满了我的象牙塔时光。我只知道,考试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争取高分,但是对于我的人生该往哪里走这样的事,直到毕业那一刻才清晰地向我砸过来。没有人教过我要怎么走,哪怕是敬业的老师也没有,老老实实的家人也没有。

现实问题浮现

因为毕业于英语专业,第一份工作没有任何思考,我顺着惯性做了教培机构的英语老师,一年后转行做出海方面的工作。在前三份工作中好像都是在扮演着”员工”的角色,这是我真实认可的吗?是我想要投入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投资的事业吗?这个问题我不敢问,因为我知道当下的我根本没有答案,不如麻木自己,只要若无其事地进行下去就好了,然后在此之外丰富自己就好了,别”想太多“。我尝试让自己的人生,一直不痛不痒下去。

或许人总是这样,随着和世界交手的回合次数增加,会不自觉地被卷入很多”问题“之中。

因为前前司老板的一个想法,手里的小项目黄了,我咔嚓就被优化了,于是就拥有了新鲜的失业经历。我必须承认这是一件焦虑中掺杂着快乐的事情。先是一口气旅游了好多地方,像是在报复什么,要一口气把想去的地方和想见的人都问候过去,好像好不容易给自己争取到了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我要全部花在自己身上。在一直是惯性驱使的运动中突然停止下来,其实是很容易失控的。对,我是因为停下来看到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但是如果每一个方向都是可以走的,四面都是路,但是前面是漆黑一片,这时要怎么走呢?

旅游回来之后,焦虑了,又自由又焦虑。这时候读过的书,收藏过的视频,旅行中拍的纪念照,彷佛成了一场闹剧。我还是得先解决自己的住宿和吃饭,还是得回归轨道,旷野的路太泥泞,我不是能自己就奔腾起来的“野马”,我是一只仍需要投喂的“家畜”。在百般焦虑的催促中,又匆匆找个地方工作了。两个月的尽力尝试,还是因为入职的公司“有毒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纠结了好一阵,还是离开了。

转换视角,一起出发

所幸,在这两个月中并不只有让人受挫的职场霸凌。之前公司中遇到了两位好朋友,我们会聊一些不同于寻常职场的问题,会聊关于自己的成长,这和一般的职场好不一样。于是在两位朋友的招呼下,我选择和他们一起,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怎么形容呢?这条路不是旷野也不是轨道,是三个人一起拿着手电筒,尽力照到可以开辟的新区域,因为看到了远方灯塔忽闪忽闪的,所以决定试试这条路是不是可以走过去。是的,正是我们现在做的品牌。

在这个过程开始的第一步,竟然是先了解自己。我一直回避去解答的问题,像是回旋镖一样,又飞到了我的眼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接起了这个回旋镖,仔细端详了一番。“笨拙“地回答了一些问题,那些被我一直误判为”值得羞耻“的表达欲,以健康的方式回归了。因为要写笔记、写作,所以,我对生活的观察戴上了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是为了观察自己的行为模式,尝试着放大再放大,看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望远镜用来时常看看未来,让未来的”我“告诉现在的”我“该怎么做。每当觉得事情太难了,一想到两位伙伴也在继续呢,我们总是可以给彼此一些鼓励。

关于“我”的总结

“我”其实是一个流动变化的形容词,在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含义。

以前的我,努力蒙蔽自己,同时又在挣扎着想要突破自己的局限性,渴望本身大于实际的行动,苦于分不清轻重,总是没有抓手;现在的我,自觉开始得比较慢,幸而从来不晚,笨拙地尝试着。也享受当下这种非常渴望成为更好的人的状态,虽然改变和蜕变永远伴随着痛觉。未来的我,会成为什么样子?曾经有个问题让我数度哽咽,它很简单:给自己写一份悼词。或许我们永远不能完全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但是我们永远在“成为”的路上,或许未来的我就是一直在”成为“的路上。

写到这,想到西班牙画家弗里达·卡罗,一位擅长自画像的伟大画家。连在一起的眉毛和一头美丽的簪花是她的标志性元素,她一生的经历都可以从她的画作中窥探出来。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一位画家会如此热衷于“画自己”呢?或许对于天才来说,创造和表达是最最最酣畅淋漓的一件事,如果创作和表达的主题就是离自己最近,也最远的自己,那么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酷的事呢?

我的”自画像“落笔了。谢谢你的观赏。活过,爱过,写过。正在努力成为配得上这三个词的人。

(作者:Gaby)


Copyright © 2025 杭州思维宇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