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保持觉醒

#品牌故事/我们是谁

在写这篇内容时想了很久,一直纠结在该如何去讲述标题里的“写作”这个词。非常担心大家看到这个词,会像我和 Gaby一样惧怕,觉得是一个特别正经或者严肃的事情,必须得是写出来什么了不起的内容才算“写作”。但是,想跟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说:写作并不是某一类人的专属,也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我们写下的每一行字,每一段话,只是存在于人类世界里的,一种描述我们如何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表达个人想法的成长过程。

这篇文章,将会从早年我与“写作”的结缘开始,讲述对写作的错误幻想,以及对比我在人生前 30 年和通过“写作”觉醒后的一年里我的成长变化,来向你呈现我如何用文字保持觉醒。

对“写作”的幻想

大概是在小学期间,我第一次被长辈问到: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我回答:想当作家。当对方再问为什么的时候,我却回答不了。那个长辈接着问:你有每天写日记没?我更加羞愧。自从五年级时,因学校布置的作业而写的“流水账日记”被爸爸嘲笑过后,就再没去尝试每天记录点什么。

在不知道写日记是写什么的求学期间,被人生看到的第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所打动,竟然某一天也想试着像这本书描述的那样,用朴实的文字去记录我身边一群小人物的人生起伏。在动笔写了第一章节就放弃了,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是按照我的童年开始,还是用当下的视角去追溯。然后就此丢开,并归结为不够有天份。

在人生的前 30 年,除了会在作文里描述一些观察和想法外,绝大多数是把围绕我的生活难题留在脑袋里。除了是没有想到还有“写下来”这个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外,对自己的大脑也有着迷之自信,以为思考只能在脑子里进行,然后进行着粗暴的外在归因。

比如总是会在脑子里想,自己的偏执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世界就是眼前看到的样子,非黑即白;一定都是因为悲观的性格,才会在家庭、友谊等亲密关系的处理中,总是用特别负面的视角或是非对错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到底应不应该是那么做、或者那么想。更不要说碍于自身的“丑小鸭”特性,很讨厌身上那种怯懦、无助、贫瘠、以及脆弱的眼神和走路的状态。就是你看到一个人的形象,你能感受到,她就像将脑袋掩藏在街边树丛下的小流浪猫,你可以随意地对待她,假装对她好,再把她狠揍一顿,她也不会反抗,当然前提是,有人注意到她。

是的,以上都是在没有用“写下来”这个方式去处理我脑海中和眼睛里看到的世界时,总是弥漫在周身的种种“怨念”。很多内容一直没有从脑袋里被卸载下来,让我人生初期的每一步,都觉得像是在沼泽里行走,每走一步,都要拔很久。

记录情绪,直面人生难题

如果你看完上面那一段话,就能知道我人生的前三十年是如何的“自卑”。而由“自卑”引发的一系列对自我价值的否定以及无法解决的真切困境,终日让我对“情绪”这个可怕的“敌人”束手无策,而这又会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生活。

当开始和朋友们一起进入创作的状态,我的注意力开始被渴望做的事情占据,一部分的我便离开了之前一直待着的水里,像鳗鱼从大海游到一个新的湖里,在穿越各种小溪和沼泽时候,遇到种种难题,第一个也是最难的,便是情绪。

在没找到人生方向的那段时间里,我曾把自己放逐到一个混沌的环境里,每天由着“系统一”胡闹,像所有在职场呆久了的人一样,熟悉和了解每一个八卦,吐槽任何不符合自己“成心”的事情。但是从沼泽离开,也多少会有一段时间继续带着污泥前行,有时候就会分不清,到底是不是自己本身就带有的污泥。

当觉醒的曙光照进我的世界,我开始专心去看书,早起,培养习惯,做记录。但是,那个时候的“朋友们”很不理解,为什么我开始不再跟大家一起活动,也不再频繁的回应朋友们询问八卦的信息。那时候我依旧不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甚至没有自己清晰明确的世界观或者价值观。当我向那时候的“朋友”去说自己正在学习时,换来的是不理解。大家觉得我在主动拉开距离,觉得我变得沉默寡言和奇怪,我成了被议论和八卦的对象,继而遭受了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一切诋毁。

现在回头看,正是在那段不被理解和产生分歧的日子里,记录了这一年来最多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就如《被讨厌的勇气》里说,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的烦恼,还好有文字,帮我理清楚,困扰我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目标,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通过写下来,把自己的内心想法理清楚,也让头脑中的进程有了一个定论,暂时结束,哪怕不是第二天去解决,也不会再持续陷在糟糕的情绪里面,能更理智地去面对当前的困扰,减少逃避的心态。其次是去缓解内心的困顿,努力对自己保持真实,通过确认内心的所思所想,去决定该如何进行下一步。

在以混乱为主宰的世界,保持清晰

在 2024 年的末尾,看了一本特别精彩的书《鱼不存在》,书中说,混乱是人生的常态,聪明的人不会对抗熵增,会平静地接收这个事实。“写作”或许就是我用来缓冲熵增所带来的强大破坏力的一种坚定而有力的方式,让我在这个充满未知风险和变化的世界里,保持清醒。

除了每天坚持写日记,第二个最常做的事就是列清晰本。尤其是在某一时间段发生了很多事情、思路不够清晰的时候,越是一团乱麻,越会一股脑把所有的事情写下来,借由上帝视角看看当下处于什么状况,该怎么找到下一步的重点。

回看这一年,大概写过3种清晰本:

第一种是在初期想改变时。按照工作、生活、学习、爱好等不同的版块,把当下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想达到的方向,都写下来,不管会不会有错别字,不管用词是否准确。当我清楚手里都有什么牌之后,才知道从黄色的树林里,选择哪一条路。

第二种是意外情况频发时。在上半年,身边接二连三出现大大小小的意外,当所有事情同时发生,必须写一个清晰本整理思路。比如写关于妈妈出院的清晰本,会列好所有出院相关的问题,比如如何接不方便走动的病人出院,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复查事项,接下来的住宿安排、出院后我需要重点做的事情、其他家人需要准备的东西等。

第三种是重点关注项目的阶段性梳理,当多项任务并行,需要平衡工作、生活、个人成长、健康、家庭、友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的事情时,需要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位置。这一点最常写的是关于某个领域的进展如何,接下来做什么。这样列一下,会更清楚当下是什么状态,手里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了,制定的目标如何完成等。

以上几种类型的清晰本,并不是非常频繁的事情,甚至有时并不期望这种“大扫除”。当出现这样全面整理的时候,恰恰是某一段时间陷入了困顿。也许我确实有一些“控制狂”和“强迫症”,当尽可能地把能想到的事情都详细写好之后,至少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更清楚该如何应对未知,而不是被动接受,在事发后才去后悔。

如果你也正焦虑明天和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或者觉得当下的工作和人生找不到意义,日常除了接收八卦和吐槽之外,没有其他有价值的活动,不知道人生该如何选择,人也在逐渐失去活力。这个时候,你或许可以坐下来,花上2个小时,把萦绕在脑海和心头的事都写下来,看看当下正处在哪里。当然,如果你一直很坚持,很笃定,也同样祝福你,只需要记录生活,不需要列任何规划,也能拥有顺遂的人生。

以上的所有内容,就是我即使“写作”到现在,也从来不觉得是在“写作”的主要原因。我只是在从自身的角度,透过我的眼睛和感受,通过“写”这个方式,用“文字”的力量,保持觉醒的状态,从而拥有源源不断的内心力量,以在当下的世界里拥有与未知对抗的勇气!

(作者:Jane)


Copyright © 2025 杭州思维宇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