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我们对组织的认识
组织内成员要高效协同,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组织成员要有很好的认知共识。而要达成高度共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大家要能够“同频共振”,在重要事情上的认知要在差不多的水平,要不然就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认知这个事情,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跟别人有分歧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是别人的认知有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认知有问题。孔夫子说,君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而且我们往往还有一个倾向,同样一个道理,通过别人的说教是很难来改变我们的认知的,听过也就只是听过了;只有我们自己的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认知发生改变。这也是我们听了很多道理,依然会在不该犯错的地方犯错的根本原因。
作为组织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组织中构建共识,让组织成员能够高效协同,产生 1+1>>2 的效果。
不想通过讲大道理的方式来跟大家构建共识,因为这样的方式是很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跟大家构建共识呢?我们摸索出的方法就是团队读书会。
reminds 团队的小伙伴都有极强的自我成长的诉求,大家因为有着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而聚到一起,做的产品也是助力成长的产品。在实践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每个人在平时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去从书中汲取养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见一些觉得不错的书,想跟大家分享,想跟大家一起讨论、碰撞思维的火花。慢慢地,我们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个月定一个主题,定一个推荐阅读的好书列表,通常是 1-3 本在这个主题上比较经典的书,到月底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各自读完之后的心得体会,一起讨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点,或者是特别有感触的点。
这样的读书会,从我们决定做 reminds 开始,每月一次,一直坚持了下来,未来我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这样的读书会坚持下来,一个很直接的收获是,跟自己一个人读相比,大家一起读,读完之后还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经过这样一翻思维的“碰撞”和“摩擦”之后,每个人对书的理解都会更加深入。而且往往有一些比较难读的书,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坚持读下来的,但大家一起读,每个人都根据自己读懂的部分来进行相互补位,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完整地理解了,每个人获取新知的效率都大大地提升了。这样的读书会,还有一个潜在的收获,通过大家一起读书,在一些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上“同频”了,大家在一些重要的认知上有“共识”了,于是协作起来也更加通畅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意识到这个点的时候,愈发坚定了我们要把读书会坚持下去的决心。
回到读书会这种形式,为什么能通过读书来构建组织的共识?这里有两个基本的逻辑:
一是,要达成共识的“点”不是通过组织内的某个成员讲大道理的方式来灌输的,而是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构建出来的;
二是,每个人都在读书的过程中在认知上有了足够的“摩擦”,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悟,都觉得这个认知是自己实践得来的,所以就会很相信。
很庆幸遇到一群爱读书,对自我成长极度渴望的小伙伴,一起来做 reminds。也很庆幸,能够找到读书会这样的方式,来通过很自然的方式来构建组织的共识。未来我们会一起读很多好书,也会越来越能够同频共振,能够在这样的组织中探寻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幸福。
(作者: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