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追问

#品牌故事/我们对组织的认识

在加入 reminds 之前,我曾经陷入了一段深深的迷茫,对当下做的事情不认可,感受到价值感的缺失,对自我的怀疑,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甚至一度因为外界的声音,根据大家觉得我适合做什么,而生出我是不是可以做什么的妄想。以下的三个内容,都是在做 reminds 的过程中,慢慢想清楚的,也许人真的是只有陷入绝境,才会从污泥中,努力把腿拔出来。

对卓越组织的向往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他们是执行者,解决的是实际的问题,管理者在他们背后拟定决策,引进技术,确定工作进度和补贴计划。领导者则爬上最高的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喊“不是这块丛林”,而忙碌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则会回答“别喊啦,我们正干的起劲呢”。

现实生活中的我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时间久了以后,突然意识到每天的状况就是陷在一个莫名的荒原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的工作,和周围的同事竞争一个莫名其妙的指标,然后互相指责,互相推脱。其次是,有一些不认可的事情,不仅要说服自己认可,并且要说服更多的人,跟着我一起跳进满是淤泥的沼泽!最后是,价值观的分歧,当大家都深处一个幻象中,每个人好像都对现状不满,但是都选择了妥协,房间里有个大象,但是却好像都在假装没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极其内耗。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所谓的“人情”来维系,用“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的信息”来交换?为什么当普通的员工,提出来“一个公司没有战略和方向”,等待他的结果是被开掉,因为他关心了不该自己关心的事情;为什么每天的工作之余,除了“八卦和吃瓜”再无别的意义?

所以,我想追求一个这样的地方,不再只关注眼前的苟且,还可以梦想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故事,而不必仅仅为了生存而挣扎。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团队,我们可以给每一个孤独的灵魂觅得一个栖息地,为深处其中的人打造一个随身携带的理想国,让另一个自我可以无所畏惧的做自己,我们想把所有的情感和故事都保留在此时此地,让另一个自我可以轻松上阵,无惧风雨。最重要的是,我们想打造一个健康的思维宇宙,用一群人的知识、信仰、故事点缀星河,给人们建立一个防护网,保护灵魂自由行走在路上。

对价值的追问-品牌/产品

在最初了解品牌时候,更多是抱着一种给一个人换一件衣服或者是这个人未来的衣服是否符合其品味角度,只看到外表,看不到内涵。在过去几年的经历中,看到很多优秀的品牌,如何内外合一,用意义打动人心,越发觉得应该坚持对长期内容和有价值的事情的不断追寻,而不是只集中在销售指标上,当销售指标和品牌文化有冲突时优先选择营收。当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就会失去信心,当一个品牌,所有的目标都集中在卖上面,这是我想做的事吗?

其次是,产品和品牌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一家企业的核心,没有人走路,只能用一条腿走得稳。我们想买一个产品,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产品是一个随便可以替代的,随处可买的,随手可扔的,而是因为认可,认可他们传递的理念,认可他们做的事情,认可他们给的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这才是一个品牌,最终能进入人们心里的最主要原因。而这,也是我们想做 reminds 的原因。我们想通过 reminds ,找到对价值的追寻,找到我们必须存在的一个原因,找到终将去哪里的一个北极星。

持续不断的自我成长-学习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陷入了一种怪圈子,看似在持续不断地学习,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管理技能亦或是组织项目等,好像得到不少外部的认可,但是我内心始终有一丝不安的情绪,却不知道到底是源于哪里。

有一段时间,我把自己放逐到所谓的“人际交往”中,企图通过学习他人的做事方法来习得一些“经验”;用名为“八卦的瓜”到处去交换无意义的“信息”,以寻求归属感。那个时候看似身边围绕了很多人,大家有着共同的“敌人”,且都对周围的环境和现实抱有不满。每个人都期待变化,一些人勇敢从一个泥坑跳入另一个泥坑,有些人依旧沉迷于当下的幻象中,认为当下的生活就足以满足自己所需的体面。从现在往回看,是后视镜视角,那个时候以为对的,现在看来都像是自我逃避现实所努力营造的假象。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近三年后,我第一次接触了“阅读”这个事情,原来很多困惑我的地方,在书里都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那些作者不会跟你分享八卦,不会跟你一起吃瓜,但是会在你最迷茫的时候,把你从现实的虚幻中叫醒!通过阅读,我开始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一些事情为什么发生;通过记录,我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到底是什么;通过写作,锻炼我对逻辑思考和知识学习的积累。当我把这一年看过的书,收集的资料,整理过的笔记,写过的内容都铺开来之后,最终形成了一个主题:如何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希望通过我们持续的学习,让每个人可以保持对自我成长的追寻,在未来的变化中,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写在最后

我们的团队是什么样的呢?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是坦诚的,每个人都更关注自我的成长和变化,更关注我们一起创造的价值和文化。我们没有私人主义,鼓励个人的独特性,鼓励特种兵,接受人的复杂性,但是不鼓励彼此私下攻击,不接受操纵,不接受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坚信,所做的每一个事,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我们共同的使命,为了相同的愿景,立足于共同认可的价值和原则,立足于产品和品牌,而这些,是我们坚持以上所有条件的基石。

(作者:Jane)


Copyright © 2025 杭州思维宇宙科技有限公司